当前位置:>> 合肥新闻网>> 正文

“老六安六安菜”:三十五载薪火相传守正之路

2025-08-05 14:55 来源: 互联网 阅读: 661

从六安市磨子潭路边的早餐小摊,到如今合肥地区家喻户晓的徽菜地标品牌,“老六安六安菜” 用 35 年的坚守,书写了一段本土餐饮的成长传奇。从 “老梁大排档”
到规模化品牌运营,它不仅承载着六安人的味觉记忆,更成为地域饮食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。

1990
年,创始人梁芳在六安市平桥乡三里岗村磨子潭路的医院对面,支起了一个小小的早餐摊。几张桌椅、一口汤锅,手工挂面与老母鸡汤的香气,成了周边居民清晨最温暖的唤醒。这便是
“老六安六安菜” 的起点 ——“老梁大排档”。

凭借着地道的口味和实在的分量,小摊逐步扩大经营:1992 年道路扩宽后,摊位升级为简易门店;2000 年迁至平桥乡政府隔壁,开始涵盖早中晚餐;2004
年,在龙河路与磨子潭路交叉口扎根,正式取得营业执照,完成了从 “地摊” 到 “正规店” 的跨越。

2017 年,“皋梁老鸡汤” 商标注册,皋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,标志着品牌进入规范化运营阶段;2024 年,“老六安六安菜”
全新升级,老陆安味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揭牌,经营面积扩展至超千平方米,年均服务顾客超 15 万人次。35
年的时间里,那碗熟悉的鸡汤挂面,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,熬成了刻进城市记忆的 “老味道”。

“老六安六安菜” 的灵魂,藏在对地域饮食文化的深耕里。品牌以 “老鸡汤下挂面” 为核心招牌,将六安 “重汤鲜、擅炖卤”
的饮食精髓发挥到极致:老母鸡汤选用本地散养土鸡,经慢火细炖数小时,汤色清亮而醇厚;手工挂面延续古法制作,经揉、醒、拉、晒多道工序,下锅后筋道爽滑,吸饱汤汁后愈发香浓。

梁妈妈传承的泡菜系列更是点睛之笔:豇豆脆嫩、刀豆微辣、酱豆子咸香,以家庭式的腌制工艺,还原了合肥及六安地区几代人的家常味。这些看似朴素的菜品,承载的不仅是滋味,更是一方水土的生活智慧。如今,品牌旗下的
“老六安石斛老鸡汤” 获评 “安徽名菜”,“干风羊肉锅”“咸鸡” 入选 “安徽省地标美食”,成为徽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域代表。

35 年的发展,“老六安六安菜” 始终在 “守正” 与 “创新”
中寻找平衡。守正,是对传统技艺的执着。手工挂面坚持现做现卖,泡菜沿用老坛发酵,老母鸡汤的配方历经三代人改良却从未偏离
“本味”;创新,则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:从单一的汤面小摊,拓展到涵盖炒菜、砂锅、烧菜的多元品类;从 “大排档” 的简陋环境,升级为兼具烟
火气与舒适度的现代门店;从个体经营到公司化管理,2017 年商标注册、2024 年品牌升级,一步步推动传统美食走向标准化、规模化。

这份坚持让品牌收获了行业认可:先后被授予 “中国徽菜名店”“年度先进单位” 等称号,核心团队成员获 “先进个人”
表彰。正如安徽省烹饪协会的评价:“它让六安菜的传统味道有了现代表达。”多年来,老六安品牌持续参与社区公益:为孤寡老人送去热乎的鸡汤挂面,为高温下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餐食,用最朴素的方式回馈社会。“做餐饮,首先要对得起良心。”
创始人梁芳的这句话,成了企业发展的准则。

从磨子潭路的小摊到如今的徽菜名店,“老六安六安菜” 的 35
年,是一部本土餐饮的成长史,更是一段关于坚守与热爱的故事。未来,这碗承载着地域记忆的鸡汤,将继续在时代浪潮中,熬煮出更悠长的味道。

合肥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。 Copyright © 1997-2018. all rights reserved